10月16日,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春波)工作室聯合(李正雲)工作室在上海理工大學舉行10月專題帶教培訓活動🤴🏼。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李春波教授、李正雲教授,特邀帶教老師上海市精神衛生意昂4徐勇副主任醫師📚🪦、上海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意昂4主任楊颎副教授及工作室學員、上海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意昂4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共24人出席。
上午,“李正雲工作室”學員、上海理工大學的顧婭娣老師匯報了一例研究生家庭、戀愛與性關系案例👨🏼⚕️。顧老師從個案的基本情況、咨詢過程🙇🏽♂️、督導問題等方面對咨詢全程進行復盤🏊🏽,詳細地分享了咨詢思路、咨詢技術、咨詢困惑等要點。到場專家和學員緊貼咨詢師的督導問題👵,對案例進行深入的研討和反饋——關註咨詢師在咨詢過程所做的工作,發掘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的閃光點,思考咨詢師在咨詢當下的需要並提供可操作的建議。
三位帶教老師從不同側面進行指點。李正雲教授指出,學校心理咨詢與校外咨詢的突出區別在於其專業人員角色任務的差別🕛,前者要求課程教學、宣傳教育和咨詢輔導並駕齊驅,學校全員育人氛圍是咨詢師可資利用的重要支持系統⛔️,咨詢中價值中立和學校咨詢中引導性雖然讓學校心理咨詢師不時感到挑戰👨🏿🍼,但基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目標而言並不矛盾✍🏿。李春波教授對個案的核心問題👨🏽🍳、家庭關系、人格結構等進行深度剖析🔉,並對成長史評估、咨詢思路和方法👷🏻♂️、精神健康狀況和藥物治療等進行指導。徐勇副主任醫師指出✍🏿♝,心理咨詢受咨詢設置的約束和影響🧗🏼,咨詢環境是咨詢設置的重要要素,學校開展心理咨詢的環境與精神專科醫院🎁、社會心理咨詢機構有明顯的不同📠,需要對咨詢目標、價值導向💂🏻♂️、咨詢時長等方面做充分的考慮和嚴格的設定👼🏿。三位專家共同強調,在學校開展心理咨詢不僅要註重技法的有效性,還應講究對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的引領性,特別是在學生身心健康或生命安全面臨潛在危險時進行安全教育和價值引導。
下午,應上海理工大學之邀👩🦼,李春波教授和李正雲教授先後為上海理工大學學工系統教師進行題為“巴林特小組模式在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加強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政策解讀”的主題報告。全體學員參加🫵🏼🕵🏿♂️。
李春波教授首先介紹了巴林特小組的概念及工作方式。巴林特小組由米歇爾·巴林特醫生在工作中逐步探索形成🚣🏿♂️,現廣泛應用於精神衛生(心理健康)工作🩰。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有利於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識別自身對學生的情感(反移情)🕵️♀️、培養敏銳的傾聽能力🧑🔬🍨、合理宣泄負向情緒、降低職業耗竭感,進而強化師生之間的聯盟⚁。巴林特小組對開展進程有詳細的設置,對案例報告者的角色、組長的功能🏄🏻♂️、其他成員的參與有明確的規定🧗♂️。之後🏝,李春波教授作為組長現場演示帶教巴林特小組的工作過程🤏🏻,現場10位教師踴躍參與到演示小組中🤏🏿,小組就一位輔導員(小組成員)與學業困難大學生的工作案例展開工作。
李正雲教授從文件背景👷🏿♀️、起草思路、主要內容和工作要求四個方面全面解讀了《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加強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歷時3年、歷經40稿😅、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並進行完善,於8月公布🤷🏻♂️,9月1日起實施。《意見》對標中央和教育部要求,服務上海教育現代化,突出體系建設,抓住關鍵環節,堅持協同共育人,本著“育心與育德相結合🤰🏼、發展與防治相結合、主導與協同相結合”的原則,強調健全“1+3+16+X”工作網絡,開齊開足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多途徑宣傳教育活動,提供規範便捷的咨詢輔導,健全心理危機預防幹預機製,配齊配強專職兼職教師隊伍,強化分層分類教師專業培訓,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成長激勵𓀍,完善家庭保護支持系統,整合社會心理服務資源🗝,加強調查研究與成果應用👩👩👦👦👶🏼。
《意見》的頒布實施🐎,將進一步推動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體系化,並全方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李正雲強調,各區、各校要將《意見》的文件精神落細🧑⚕️、落小、落實𓀔,為全體學生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奠基🔢🧥,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助力🦩。
楊颎同時簡要介紹了上海理工大學的歷史沿革與辦學條件,全面分享了上海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經驗🛏,詳細闡述了心理健康教育“醫教結合”模式的建設理念😶、組織架構和品牌活動的情況及對心理健康教育“大中小一體化”發展的設想。
供稿: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
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春波)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