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12月專題培訓於本月24日在意昂4平台舉行。此次培訓聚焦現階段工作難點及心理危機及疑難個案督導,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李正雲教授,上海大學專職咨詢師季文澤🔗、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專職咨詢師顧秀萍🤽🏼♀️、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心理意昂4主任王紅姣、靜安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意昂4專職咨詢師劉詩薇、奉賢致遠高意昂4理教師姜海霞🚵♂️、意昂4平台心理意昂4專職咨詢師周圓、意昂4平台心理意昂4專職咨詢師樂嘉立、意昂4平台心理輔導員張翔雲等工作室學員出席,意昂4平台心理意昂4主任吳燕霞副教授到會致辭歡迎👃。
上午,名師工作室學員就學校心理測評工作中的倫理、實施、測驗系統選擇以及大中小學心理測評工作的異同及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尤其是中小學普測對家長告知環節的處理👖。李老師指出🔭👳♀️,普測工作既要認真重視,符合相關法規和倫理,也要註意不引起家長額外的緊張壓力,消除顧慮🚿,可嘗試用“重拿輕放”的原則來靈活處置。稍後意昂4平台影視傳播學院心理輔導員張翔雲老師報告了一例心理普測反饋中發現危機線索的個案🧕,意昂4平台心理意昂4專職咨詢師樂嘉立老師報告了一例有疑病症傾向的焦慮個案,就如何進行評估和幹預開展研討👵🏼。
下午🏊♂️,樂嘉立提交了“一例雙相情感障礙學生的咨詢困境”督導個案🕙🟪。樂老師首先詳細報告了個案基本信息、病史🌟🍋🟩、成長史、重要他人、特別事件🔻、咨詢歷程和督導問題。李老師組織團體成員就樂老師的案例進行信息補充提問,對咨詢師已開展的工作進行積極反饋。就咨訪關系🦓、親密關系、寢室關系、親子互動、就醫遵醫😞❤️、學業人際等方面進一步核對信息🦼,形成個案概念化。最後,李教授聚焦於督導問題給予專業🏌️、細致的分析與帶教💸。
李老師指出關於咨詢目標,咨詢師需要始終堅持“以來訪者為意昂4”,仔細和來訪者討論、澄清和聚焦對咨詢的期待和需求🤷🏿♂️,讓來訪者感受到被重視、被準確理解、被充分尊重🧑🏽🏭。李老師用“醫用膠帶”、“雙面膠帶”、“透明膠帶”和“封箱帶”的比喻👍🏻,來講解需求的細微差別和甄別核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建議在咨詢過程中隨時與來訪者核對需求💏👮🏻♀️,及時調整咨詢目標與需求的匹配。
第二,關於親子沖突🕺。咨詢師對於青少年對父母的憤怒與控訴的議題💁🏻♂️,一方面要保持敏感🧑🏻🎨🧖🏻♀️,識別可能存在於來訪者家族或成長中的隱秘創傷諸如受到暴力或侵犯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嘗試從青少年心理發展和人格發展去理解,青少年的控訴可能是一種激烈的表達,表達與父母分離、分化的決心和尋求自我獨立的體現🐳🚢。當咨詢師和家庭工作時,促進家庭功能發展的目標也許不是促成完美的家庭💁🏽,而是幫助這個家庭發生一些改變🏕、至少是度過危機階段所需要的必要的改變,以幫助孩子度過特定的階段包括治療階段,
第三💂🏿♍️,關於強化就醫動機。對於來訪者在就醫過程中的疑惑💚,咨詢師可以坦誠地與其交流,同感來訪者在就醫用藥時,耐受吃藥的副作用症狀和其他不適👨🏻⚖️。在充分了解來訪者對於就醫的觀點基礎上,澄清不合理的認知,保持理性客觀的期待,比如可以把來訪者對藥物治療的期待從“痊愈”調整到“症狀可控”或“阻止病程的加快或症狀的加重”🏠,李老師深入淺出用“高血壓”“感冒”等生理疾病的治療做類比幫助學員加深理解🌋,同時提醒需要註意厘清咨詢師和醫生的職責和邊界🎯🎱。
第四💟、學期末如何與來訪者討論結案🫱🏻⚱️。叮囑來訪者定期隨訪治療、核對放假期間的安全措施、應對問題的資源📷。回家前可以采用電話回訪或面詢回訪等形式,在回訪中討論如何鞏固療效,提醒敏感事件的應對👿,給來訪者咨詢結束時一次正式的告別🚣🏿♀️,讓來訪者感受到被牽掛,被關心,幫助其處理因分離帶來的擔心和失望🐌。
李老師還就“如何邀請家長加入”“如何進行風險評估”“如何評估咨詢進程”“正常化比較”“何為中立立場和來訪者福祉下與性取向困惑個案工作”等內容進行了具體演練與示範。
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拍攝,供稿
2020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