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5日🧑✈️,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杜亞松)工作室、(李正雲)工作室在上海建橋學院聯合舉行了專題為“家庭治療經典研讀與疑難個案研討”的研討會。上海市精神衛生意昂4兒少科主任杜亞松教授🕵🏻♂️、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意昂4主任李正雲教授🦌,以及兩個市級工作室的學員等20余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杜亞松教授和李正雲教授共同主持。
研討會前半段🏊♂️,進行了家庭治療的經典研讀活動。來自上海商學院的潘佳麗分享經典導讀的書籍是《依戀與家庭治療》👩💻🚯。她結合案例分析、社會熱點🫖🙏🏼、自身經歷➞,從理論背景、依戀測量、依戀策略分類等方面闡述了依戀與適應的動態成熟理論模型(DMM)🦹🏽♂️。李正雲老師進行點評,認為在家庭動態發展的過程中,兒童本身是有主動建構的能力🌗👩🏽🦳,家庭也有主動建構的能力🧑🏻🚀,因此親子之間的依戀關系隨著建構產生了動態的變化和發展👨🏽🚒。來自上海理工大學的顧婭娣老師分享了《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一書,分別介紹了薩提亞家庭治療框架下的世界觀、應對姿態、實踐技術等重要概念和視角。李正雲老師指出,薩提亞理論和技術的運用應當結合文化形態👂🏽、社會價值觀等因素,要充分考慮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對同一理論的理解與運用。
兩位老師的讀書分享後🧜🏻,兩個工作室的學員就一例家庭沖突的事件進行討論和分享。各個學員從家庭動力👨👦、現場處理方案、家庭關系互動、社會系統等視角對視頻中的事件進行了理解和解讀。杜亞松教授提出,在家庭親子互動過程中應當尊重邊界、增強家庭成員的功能👴。李正雲教授提出🤾♂️,要緩解家庭沖突,需要整合學校、社區等社會資源,共同應對沖突背後的家庭功能失調。
在接下來的案例督導環節中,來自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咨詢意昂4主任王放老師提供了一例抑郁症學生的疑難個案,王放老師介紹了來訪者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成長經歷、督導目標等信息🎅🏻。杜亞松教授指出幾個關鍵點需要註意:一🌛、確認心理疾病的家庭背景因素🏋🏿♀️、社會心理保護因素和個體行為因素之間的關系🤧;二、加強學校對個案的關註程度並形成縱向的關註檔案👨🦯;三、註重借助醫院資源實現醫教結合;四、細化哀傷輔導中共情的內容;五、加強危機評估的全面化和系統化☠️。六、加強咨詢師的自我覺察🦈,重視咨詢師的自我保護和關照。李正雲教授指出:首先🙋🏻♀️,學校心理咨詢中,受到了學校管理🦶🏻、家長期待等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估的時候,要盡可能地、細致地從個體、家庭、社會等各方面進行綜合性的信息采集;其次,在學校咨詢中如何有力的討論保密倫理非常重要,學校心理咨詢師需要在專業、安全的前提下更加細致、有力、果斷和堅定🧑🏼🍼;最後,學校心理咨詢教師在平時開展工作時需要更加重視教室對工作的記錄和備案👹。
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越來越受到重視👋🏻,家庭治療的視角則為學校心理助人工作提供了結實的理論基礎和有效的途徑,也為學校實現家校聯動的構建提供了可能性和操作空間。此次研討會議從各個方面幫助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夯實了助人基礎、拓展了助人視野,與會成員收獲良多。
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拍攝,供稿
2021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