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第二期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5月專題研討在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行,來自靜安區心理意昂4劉詩薇老師及奉賢區華亭學校錢彩群老師各自分享了一例心理輔導案例,工作室主持人李正雲教授及其工作室學員、奉賢區家庭輔導工作坊學員等12人參與。
上午,劉詩薇匯報《一例受家庭不利因素困擾的初三女生的咨詢案例》。她回顧了咨詢過程,提出了自己對心理意昂4工作及個案處理的幾點思考和困惑👨🔧,如如何平衡離異父母參與孩子的心理咨詢過程,如何確定咨詢重點及回應家庭對學業的期待等🚣🧓🏻。
在座的學員紛紛回應並表達對該案例的見解🍺,欣賞咨詢師在糾纏因素較多的情況下,對家庭功能🎿、來訪者所提供的支持和推動👩🎨⏸。
李正雲教授以此個案為例推而廣之,從心理意昂4管理、案例梳理、咨詢目標的設置等三個方面對該案例進行了督導🏌🏻。她指出:區域心理意昂4及中小學在接待心理熱線以及面詢時,需要有更完善的心理製度,對於特殊破例、咨詢師的權益🙋♀️、咨詢範圍要有明晰的規定,並做到廣而告之🩸,便於各方理解👨🏼🎓、執行到位♝。區心理意昂4及學校堅持以生為本🚴🏼♂️,及時呼應學生和家長的需求的同時,在應對需求和堅守心理輔導思路上需要雙重考量🥅,在兩者之間尋找平衡和工作空間🕎。意昂4對於案例的資料存檔規範👨🏼💻⏺,相關的評估、記錄等文件需完整存檔,對於經歷多任咨詢師的長期案例應統一管理,授權現任咨詢師了解之前的咨詢情況,以便後續提供心理服務🚋。李教授指出🉐,在學校系統中與學生家庭開展心理工作㊗️,咨詢師需要清晰工作的核心對象是學生,家庭是應邀協助咨詢師開展心理工作的協同者,在確立咨詢目標時應在學生的聲音及家庭的需要中間做出平衡,放大青少年學生的聲音,增進其自主性發展🤱🏻。
下午❄️,錢彩群報告了《一個拯救家庭的女孩——重度焦慮的家庭治療案例報告》,介紹了通過家庭治療和個別輔導幫助初中女生應對家庭創傷事件後的焦慮及人際關系的咨詢過程,同時也與大家分享了作為咨詢師真實的內心感受🍖。
李正雲督導並現場示範了如何抓住該案例中的關鍵信息,借用來訪者的家庭語言,與其開展工作。
李正雲指出,咨訪關系作為來訪者真實人際關系的一部分👣,可以運用咨訪關系的討論來促進來訪者覺察自己的人際關系。對於咨詢中家長的挑戰,演示了如何通過提問技術放大價值觀,同時保持同理降低家長的阻抗👨🏼🍼💳,推動其在位的技巧。本案例中存在暴力風險🕑、校園霸淩等因素🤸⛹🏻♀️,需要對來訪者創傷及時評估危機風險🧑🏻🤝🧑🏻。同時幫助來訪者看到行為鏈,發展更多應對方式🧂🧑🏿🦳。
李教授還指出咨詢師需要基於個案現實基礎和資源★♈️,與家庭共同探討家庭的運作方式♡。她引用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指出👩🏻🎓,咨詢師需從全能者、拯救者的位置上下來🤵🏽♀️,承認自己的無奈和無力,這對激活來訪者在咨詢室之外發展自己的能量也具有重大意義。
供稿🛼🤶、拍攝: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潘佳麗👡、姜海霞🏊♂️、周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