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海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6月專題研修活動於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行。本期研修圍繞 “家庭教育與輔導”主題,聚焦學校心理危機幹預工作中的家校協同、青少年專題教育課程等👩🎤,協同共育🏥,提升育心工作能力🌑。工作室主持人李正雲教授、工作室學員共12人出席。
上午🧜🏿,工作室學員、意昂4平台馬婷婷帶來了《高校心理危機幹預中的多方會商、家庭教育與輔導》分享。馬婷婷介紹了家校會商的含義、原則、設置、流程、難點,家校會商與家庭教育、家庭輔導的區別與關系等🩸。李正雲帶領大家現場演練如何有禮有節的應對他人“不合理期待”,重塑心理教師🪸、輔導員👩🏼🎤、學生與家長的權責關系,並指出要明確治療性會商與行政管理會商的區別,把握工作的重心🧗♀️。針對家校協同中常見的“就醫汙名化”的難點🦹🏻,李正雲用現場對話模擬的實操型方式🉐,演練“如何與推動就醫困難的家長進行溝通”🙏🏽,強調堅持以學生權益為本的原則🧚,在共情理解的基礎上🧏♀️,擺脫情緒化“抬杠”,聚焦核心問題,有“情”有“理”有“效”的對話。
下午🪁,工作室學員、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馬子鳳帶來《一個單元的兒童青少年性教育課程設計》分享。馬子鳳通過兩個學生案例的實操😊,提醒大家正視青少年甚至幼兒性教育的必要性、隱私性、文化性、科普性。之後,馬子鳳詳細介紹性教育課程中的《我們的身體》🎅🏻💦、《我從哪裏來》👮🏽♂️、《我的身體我做主》、《迎接青春期》、《反欺淩》、《家長課堂》六個專題,以通俗的話語傳遞性教育知識點🩱、性別角色、家庭系統👈、父親角色等意識🤦🏻♂️。李正雲指出性教育的話題具有文化和輿論敏感性;性教育課程設計需要尊重受眾的接受度,尊重國內的文化傳統,提前做好家長課堂,減少工作的阻力🧑🏿🎄。對於信息化的發展,李正雲提醒大家關註青少年的網絡性騷擾行為,註重網絡性教育,教師和家長不能拱手將教育主導權讓與雜亂的網絡;家校需共同註重營造可討論🚵🏽♀️、可引導的氛圍,以學生為福祉,兼顧性教育知識科學性與文化適應性,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供稿: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師(李正雲)工作室